北京市房山区窦店农牧工商总公司

土地确权集体经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基本情况

        窦店农牧工商总公司位于北京房山区,全村土地由集体农场统一经营,土地连片,标准化管理,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村民确权确利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农工商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农场总面积1350亩,上茬种植小麦优良籽种,下茬种植饲料型全株玉米进行青储,发展畜牧业,养殖土地面积150,投资1亿元建起了智能化、生态化、自动化肉牛规模养殖基地,同时利用牛粪鸡粪、枯枝落叶和餐余垃圾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菌肥生产厂,窦店村建有清真肉联厂,形成了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主要做法

科学种田育良种,推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窦店村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完善机制、不断创新”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籽种农业。1200亩粮田专门用于小麦优良品种的繁育,建立了优良品种繁育基地,为了籽种基地的长远发展,建立了小麦良种品比试验田,引进经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找出适合本地区而又畅销的品种进行种植和推广。窦店村千亩优良小麦籽种繁育是北京市农业技术部门研究推荐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和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房山区农科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可靠的技术来源和研发力量,保证籽种的质量、品质和更新换代,为地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种植,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来,农场积极开展生态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増施有机肥,不断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增加了物理杀虫、生物治虫等多样方式,减少和治理病虫害。为了稳定粮食产量,坚持科学田间管理,细化管理过程,粮食生产种、管、收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年浇水180立方左右。小麦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倒伏,增粒增重,做到一喷三防,达到了节水、节肥、节药的目的,确保了农业粮食生产的稳定收入,粮食播种面积、产量、效益逐年稳步提高。窦店千亩小麦籽种繁育基地成为科技、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旱涝保收标准农业示范区。

以农养牧,以牧肥农

       窦店村投资1亿元建起了智能化、生态化、自动化肉牛规模养殖基地,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达到年存栏肉牛6000头,年出栏肉牛12000头的规模,肉牛养殖基地建有安全监测平台,大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大数据中心处理,科学进行牛只饲喂、称重、运动、健康等监测信息,每头肉牛全程可追溯,一屏观全貌,形成一牛一档。窦店村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农养牧,以牧肥农,实现了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小麦秸秆和青储玉米全部用于作为肉牛的饲料,同时利用牛粪鸡粪、枯枝落叶和餐余垃圾,建成年产5万吨生物有机菌肥生产厂,集中收集处理养殖粪污和残枝落叶,进行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农牧业的良性循环。

发展乡村旅游,坚持生态优先

       农场用600亩建起了农业休闲观光园,在观光园周围垃圾坑等闲散用地建起五个观光亭,构建了一个由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大道连接的环形道,在东北角利用废弃坑地建起景观池,池内有假山和荷花等观赏植物,中心观景台坐落在原机井房上方,在观光园东南角,将原来的垃圾坑修建成绿色景观池,彻底改变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在通往观景台的观光长廊走道上,新增体现农耕文化水泥浮雕壁画19副,传统农耕人物雕塑11组,主要体现中华农业发展史,感受农民的勤劳与智慧,为孩子们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丰富课外生活。

安徽箐箐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林下养殖,打造种养循环系统

 

基本情况

       箐箐庄园生态农庄位于安徽十大竹乡之一的安徽广德市新杭镇,农场整体面积850亩,主要种植猕猴桃、草莓、桑葚、火龙果、白芨、黑稻、圣女果和茶叶等品种,散养土鸡、土鹅等,农场建有50立方米沼气池3个,80立方米化粪池2个,建设农场主干道4500平方米,次要道路3000平方米,形成以种植业为为主,养殖业、农旅为辅的良性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系统。

 

主要做法

立体种养,立体种植

       利用猕猴桃树下广阔的空间,散养土鸡、土鹅等,猕猴桃下野草和昆虫可作为土鸡、土鹅食物,降低农作物的虫源,同时土鸡、土鹅粪便又可成为猕猴桃生长的肥源,减少肥料投入,在减少猕猴桃树下的杂草及虫子,避免使用除草剂及杀虫剂的同时,家禽牲畜粪便返回到地里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通过这种立体养殖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一产中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中的链接更加紧密。农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达到“生态有机”的要求。

 

       农场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不同的特点,通过错开时间季节,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在银杏树和猕猴桃下套种白芨和茶叶,即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减轻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对土壤产生的毒副作用,又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达到以短补长的目的。

 

绿色防控技术

       农场配备大型机械农用车辆3台;各类农业机械设备10多个;使用黄板/蓝板等100亩;使用防虫网50亩;使用杀虫灯800个;使用地膜150亩,使用滴灌设备500亩。通过使用喷滴灌技术降低肥料、养分和水的损失;让种植区域内的水分可以保持在田地容量内;减少杂草生长;水通过每个喷嘴的输出来控制,分配的均匀性高;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和劳动力成本增加。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场每年将修剪下来的猕猴桃枝条,通过机械设备粉碎后翻埋还田。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不仅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同时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40~120倍,不仅争抢了农时,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强了地力,提高了猕猴桃的亩产量。农场与政府进行合作,将使用后的废旧地膜集中托运到政府指定回收地点,由政府统一后期科学处理。另外农场将部分地膜收集起来,作为搭建散养土鸡和土鹅的户外棚户。

保持农场生物多样性

       箐箐庄园生态农场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周边还配套种植有其他植物,不仅有二月兰,紫荆花,兰草,虞美人千米银杏等观赏性植物,也有三角枫(篱笆墙)、法国冬青(篱笆墙)、紫藤(遮荫)、长春藤(绿化)等实用性植物,农场利用小叶女贞、雀梅和枸骨冬青的特性,通过人工修剪,形成独具特色的植物动物园。农场植物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里也成为了动物们的生活家园。除了常见的松鼠、刺猬、蛇、青蛙等野生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也在农场养育后代。

 

重庆四季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柑橘生态种植

 

基本情况

       重庆四季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按照“三品一标”要求,着力打造以绿色化、机械化、数字化为核心,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四季果园”。所属农场总面积520亩,精选爱媛、大雅等8个优质柑橘品种,打造“璧橙”品牌。采取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8个现代生产集成技术模式,发展从生产、包装到认证、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实现产品质量“一码知”、全程可追溯。

主要做法

应用果园物联网技术

       引入农业物联网环境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种植区域安装摄像头、传感器、控制网关等设备,对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力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系统控制中心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种植环境进行智能控制。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检测、销售,以及农场管理等各环节,达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的目标。从种苗、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到果树整形修剪、果品采摘、综合管理、包装销售等,全程“一码一证”,为四季香农产品贴上安全标签。

 

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范”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管理防治措施,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农业管理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时翻土、修剪、排水、清洁果园,减少病虫害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木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提高采果质量,减少果实伤口,降低果实腐烂率。对杂柑施用的农家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通过高温发酵杀死杂草种子,避免引入杂草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结合果园浅耕,人工铲除杂草。果园生草,抑制杂草生长,培肥地力。用杀虫灯、醋液等诱杀害虫。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动物。必要时,利用无人机,按规定用药浓度、频率施药,并严格、准确记录化学农药使用情况。

        联农带农,利益共享。与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开展优质柑橘种植、旅游民宿等产业。每年向160户农户按时支付土地租金42万元,通过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每年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9.4万元。针对高素质农民、产业带头人开展生态果园培训,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走进生态农场,铺就乡村生态振兴之路(第4期)

关于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