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猪-沼-果”种养循环模式

 

 

 

基本情况

 

 

 

 

云南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鱼塘村委会鱼塘梁子。集水果、竹子、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为一体的农业服务企业。公司流转土地1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00余户,定植沃柑3000亩、卡拉卡拉脐橙1000亩、锦红冰糖橙3500亩,建成年出栏生猪5000头及1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循环农业配套项目,是高原特色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园。2019年公司获得锦红冰糖橙、卡拉卡拉脐橙、沃柑3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获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证书以及新平柑桔地理标志证书。

 

 

 

 

主要做法

 

 

 

 

猪-沼-果”种养循环模式

 

公司以4.2万亩糖料蔗、1.2万亩柑橘生产基地和4个单元生猪养殖为基础,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协同发展。公司将甘蔗加工产生的副产物滤泥经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橘园生产;将糖料蔗收获时产生的副产物蔗梢、蔗叶经微生物处理后用以生猪养殖;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全部进入沼气池后,通过沼气发电供园区生产、生活使用,沼液、沼渣又能全部用作橘园肥料,甘蔗通过深加工,变成了白糖、纸等商品,粪污通过有效利用,实现绿色种养。

 

 

生猪养殖

 

基地配套建设循环农业项目养猪场一个,总占地28亩,年出栏生猪5000头。总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其中:饲料库房480平方米、猪舍4500平方米、生活办公用房620平方米,沼气发电房600平方米。四个单元均采用水泡粪,配怀舍200个定位栏、分娩舍56个产床,保育舍72个栏位,育肥舍80个栏位,自动喂料系统两条主料线8组料塔,环控系统15套,监控控制系统1套,400立方米专用水池1个,250千瓦专用变压器1台。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基地对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来管控。通过黄板、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控措施,果园在5月-10月,每亩挂25张黄板,诱杀果实蝇,每30-40亩果园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在每年6月、8月、12月分别使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啶虫脒乳油4000倍液等稀释性农药喷洒枝叶幼果局部进行化学防治。

 

 

生态效益

 

通过“猪-沼-果”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养殖场粪污实现零排放,每年产生的40880吨沼液全部灌溉果园,相当于减少水体化学耗氧量207.5吨、氨氮含量28吨,万亩果园每年可节约化肥成本1044000元以上。

 

 

 

齐河县宋坊良种繁殖场

着力提升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基本情况

 

 

 

 

齐河县宋坊良种繁殖场位于山东德州,总面积1525.9亩,其中耕地面积1203.9亩、水域面积101亩、生态用地面积120亩。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种植销售,以及种植业技术引进、试验、推广等。现有干部职工1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1人;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技术员7人。

 

 

繁殖场内农田成方连片,路、涵、桥、站、闸设置合理,田间道路全部硬化,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全覆盖,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建有粮食储存仓库3200米2、农机存放区500平方米、农资仓库300平方米、培训室230平方米,有效保证了粮食、农资、农机具等的存放问题。有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单粒播种机、种肥同播机50余台(套),保证了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

 

 

 

 

主要做法

 

 

 

 

构建生态农场技术与监测体系

 

在生态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针对农田田块,生态廊道,自然、半自然生境的关键技术,如在田块间作、轮作,建设生态沟渠,增加多功能生境斑块等,开展对作物、土壤、病虫害、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等的观测监测,构建提升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体系。

 

 

作物轮作间作技术

 

构建宽幅条带玉米一花生、玉米一大豆、玉米一红薯等轮、间作技术体系,幅宽4~8米,全程可机械化作业。间作系统在实现玉米增产的同时,化肥、农药减施10%左右,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质量提升、病虫害减少,综合效益较单作玉米提高15%以上。

 

 

多功能植物带与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构建技术

 

利用三叶草、小冠花、紫花苜蓿、二月兰、黑麦草、百日菊、水芹、荷花等本土植物,在农田边界构建多功能植物带,为鸟类、昆虫,以及其他小型动物提供食源、栖息地、产卵地、庇护所,提高了天敌多样性。以200~500亩田块为网格单元,科学配置农田植物多样性,构建乔、灌、草立体生态网,为有益生物(蜘蛛、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等)提供食源和生境,提升农田景观。网格四周种植乔木(柳树、白蜡、果树等)、灌木(金边女贞、黄杨等)、花草(三叶草、黑麦草等)。

 

 

生态沟渠构建技术

 

改变原有排灌系统硬化丧失水体净化功能、植物种类单一和生态调节功能低等问题,在集约化农田外的河道底部及两侧构筑多功能植物廊道系统,拦截、吸附农田径流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净化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作物病虫害,改善农田周边景观环境。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低压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水肥相溶后的灌溉水均匀、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农场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1000亩,每亩灌水总定额约为60立方米,每次灌水20立方米,平均每年灌水3次。

 

 

病、虫、草害统防统治

 

在小麦一玉米轮作生产体系中,依据农业专家提供的防治方案与技术指导,采用全过程用药“套餐”,从小麦播种、出苗分蘖期、越冬、返青拔节前、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收获,到玉米播种、出苗前、3~5叶期、拔节小喇叭期、大喇叭期、抽雄开花前、开花籽粒期、收获等不同阶段,面向不同类型病、虫、草害选用不同药物配方,由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治效果提高15%,亩节省5个工日。

 

 

 

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

蔬菜生态种植

 

 

 

基本情况

 

 

 

 

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新丰村,合作社常年以种植生菜、芥兰、鸡毛菜、杭白菜等绿叶蔬菜为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以“老乡带老乡、老乡管老乡”的模式进行生产管理,形成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园区共有蔬菜大棚1220个,其中连栋大棚40座,八型钢体大棚620余座,六型大棚280座。

 

 

 

 

主要做法

 

 

 

 

 

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

 

合作社运用水肥一体化微喷技术,2022年已在新丰设施基地和金泾基地共运用1000亩次,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在病虫害防治植保机械上,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机、脉冲烟雾一体机、电驱智能遥控自走喷杆式喷雾机进行防治。

 

 

科技助力,加强农业节水

 

为明确节水工作责任分工,园区成立了节水小组并建立节水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合理安排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确保小组成员工作职责明确。园区内用水全部由水泵房统一供压,经管道统一输送至每个独栋大棚直接使用,减少运输过程水分的损耗。园区内部建有水泥沟渠,可用于农田灌溉、雨水收集储存及尾水收集处理。园区建有一套农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生态沟、稳定塘(塘内种植水生绿植)和净化池,实现基地内部灌溉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土壤保育

 

合作社在土壤保育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夏季土壤深翻、高温闷棚、蚯蚓养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肥等技术,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能增强土壤蓄水的能力,减少灌溉用水。

 

 

机械化设施实现节劳节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育苗的成活率,合作社实现机械化育苗,批量投入使用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这套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囊括了基质搅拌、填装、播种、撒料、浇水等步骤具有省种、不伤种和作业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只需要2-3人进行空盘放置等简单操作,即可实现育苗全程机械化、自动化。经过育苗流水线后,放入育苗室内恒温保湿催芽的幼苗,成活率大幅度上升,产量得到了保障。在播种、移栽方面,引进了悬挂式起垄机和自走式打药机,通过机械化土壤深耕作业,再配合有机肥施撒播,有效缓解了蔬菜保护地土壤盐碱化问题,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蔬菜品质。在施肥、施药方面,应用自走喷杆式喷雾机,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控制用量,达到农药减量增效、节省用工的目标。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基地建有蔬菜秸秆粉碎机、微秸宝堆肥发酵等蔬菜废弃物处理设备,结合现有的废弃物处理场所和高效的发酵设备,合作社实行双阶段回收:一阶段统一回收新丰村的农作物残渣,在粉碎机发酵处理后分发给其他合作社使用;二阶段再次回收第一阶段的农作物残渣,通过“微秸宝”堆肥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后撒入田间。在减少了蔬菜废弃物处理难问题的同时,合作社提升了蔬菜废弃物的转化利用率,形成了湿垃圾闭环管理。

 

 

分支机构

走进国家级生态农场,铺就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