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

打造标准化茶园,茶旅融合

 

 

 

基本情况

 

 

 

 

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是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主,茶旅融合发展的浙江省省级骨干龙头企业。现有茶叶种植基地1320亩,茶叶生产区域内基础设施完善,微蓄微灌、沟渠、道路配套;建有30000米2绿色生产厂房、5条白茶数字化加工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处理鲜叶1200~1400斤,全负荷生产每天可处理完成2.2万斤干茶。

 

 

 

 

主要做法

 

 

 

 

开展茶园标准化建设

 

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统筹应用“有机替代、测土配方、科学用肥、水肥一体”综合减肥技术和“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控、科学用药”综合减药技术。以“肥药两制”改革和建立“安吉白茶全产业链、生产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的溯源体系为突破口,打造田间、采摘、加工、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全程完整的“数字化、可视化、标准化”质量可追溯体系。持续推广生态防护林、蜜源植物、物联网杀虫灯等在茶园中的应用,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

应用茶园茶枝、稻草等秸秆覆盖技术

 

通过在茶园增施有机肥、菜饼肥,种植绿肥,覆盖茶枝及稻草等措施,探索节肥增效(生态、高效、清洁、安全)、生态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2018年以来,通过“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茶园茶枝、稻草秸秆、茶菌棒还园”等技术的应用,化肥用量每亩减少30公斤(减少60%),茶园氮肥75%来源于有机肥。通过应用茶园茶枝、稻草等秸秆覆盖技术,控制茶园杂草生长,丰富土壤微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茶园生态条件持续得到改善。目前所属茶园茶枝实现100%消纳,年消纳稻草秸秆640吨。

 

 

病虫害生态化防治

 

采用“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农业防控、科学用药”综合减药技术,持续推广生态防护林、蜜源植物、物联网杀虫灯等在茶园中的应用,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

 

 

全面推行绿色数字化农业技术

 

通过农业农村部2018年度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安吉白茶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全面推行绿色数字化农业技术,率先建立绿色生产体系。通过智能化动态监测土壤墒情、茶园长势、灾情虫情、小气候环境等,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信息采集,建立数字化平台,为精准化操作、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盘州市五一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全消纳

 

 

 

基本情况

 

 

 

 

盘州市五一生态农场位于贵州省盘州市柏果镇松树村,围绕种养殖一体化,实现“种植、养殖、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发展,农场以油茶种植为核心,猕猴桃、杨梅、葡萄种植为辅,全面发展生猪、肉牛、山羊、林下山鸡等养殖业,带动观光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自建山茶油加工坊延长产业链,通过秸秆还田、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农林复合系统建设以及构建多样化农田景观等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循环,有效带动松树、法土、迭脉、包家等村农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主要做法

 

 

 

 

种养殖经济循环系统

 

农场种植油茶1300亩,猕猴桃50亩,普通采摘园8亩,杨梅采摘30亩,养殖生猪400头,肉牛80头,本地黑山羊300头,本地土鸡6000只,果园里面的草全部拿来喂猪、鸡、牛、羊,养牛场产生粪便收集至自建沼气池发酵,生成的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全部运到果园里去,实现了种、养殖经济循环系统。

 

 

种植区节水节地节劳节药

 

在水份管理需求较多的葡萄园采取喷滴灌设施,充分利用土地,尤其是坡度较陡,不易农机操作的地块种植猕猴桃,在园区内穿插数块蔬菜、粮食种植区,轮作栽培,丰富园区品种多样性和农产品产出;林下养鸡,充分利用空间。油茶林下主要采用除草机除草,牧草、秸秆、饲料采用中小型和大型粉碎机自动粉碎,节约人工。葡萄套袋管理,林下养殖控草,种植显花植物吸引传粉者,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较为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控制病虫害爆发几率。

 

 

养殖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场废弃物、杂草、秸秆、厨余垃圾采用好氧堆肥和沼气干湿分离技术自产有机肥,满足农场种植业施肥需求。养殖区畜禽粪便年产生量400吨,好氧堆肥后100%回收。沼液沼渣年产生量1500吨,固液分离后100%回收。

 

 

 

成都绿色嘉园家庭农场

以生态之水养生态之鱼

 

 

 

基本情况

 

 

 

 

成都绿色嘉园家庭农场位于四川省邛崃市羊安街道中心村,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园林苗圃种植以及谷物、油料作物和果蔬种植。拥有成熟的养殖技术,有适宜养殖的集约化养殖系统,有一套闭环利用的尾水再利用循环系统,实现尾水零排放,实现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拥有水产养殖面积113亩,集约化养殖网箱62口,增氧机28台,空气压缩机2套,潜水泵4台,电子监控设备2套,安装断电报警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互联网对鱼塘区域进行适时管控。

 

 

 

 

主要做法

 

 

 

 

开展生态健康养殖

 

坚持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单一的人工湿地处理,转变为多级沉淀、多级过滤、多级净化的循环处理系统。实现了尾水治理,蔬菜培植,渔业养殖多重价值。

 

 

养殖尾水治理

 

应用多级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态处理池、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充分利用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种植水培蔬菜,利用人工湿地种植蔬菜节约土地资源。养殖底泥用于果树堆肥及蔬菜种植。建成尾水处理循环系统,年节水达到75万吨。

 

 

 

生态沟渠主要用于增加水体污染物的氧化和阻滞水体中的悬浮物,在养殖场原有排水沟渠内悬挂过滤棉,同时增设曝气盘。沉淀池及污泥存放池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去除。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后,须滞留一定时间,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至池底,共建设9个沉淀池。人工湿地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第三代活性生物滤料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主要用于悬浮物过滤和氮磷等元素的去除,共建设3个人工湿地。过滤坝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去除,共建设4个过滤坝。曝气池主要用于增加水中溶氧含量,有效分解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提高活性污泥的降解效率,共建设6个曝气池。生态处理池主要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作为整个工艺最后一级净化设施,在整个处理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建设1个生态处理池。

 

 

水产养殖用药减量

 

通过发展生态养殖减少用药、使用优质苗种减少用药、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用药、指导规范用药减少用药、加强生产管理减少用药等技术措施,用药量明显减少。利用老姜、朝天椒熬制水剂,治理鱼虫害,利用生石灰,调水、解毒、杀菌,有效减少用药量。

 

 

新闻公告

走进国家级生态农场,铺就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