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生态低碳农业研讨会在苏州市成功举办。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作主旨演讲,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分别致词。会议内容包括专家报告、案例交流、沙龙分享、现场观摩等环节。研讨会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原副站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高尚宾主持。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窦鹏辉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凝固各方共识、集成资源要素、破解一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农民福祉。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紧扣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背景,对畜牧业减排降碳发展进行深刻解读。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需要加强科技支撑。为推动畜牧业生态低碳发展,提出进一步提高畜禽生产效率、提升饲料报酬、优化粪污处理方式、促进粪肥还田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强调在推动畜牧业减排降碳工作中,要保障畜禽产品的稳定及安全供给,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畜牧业减排降碳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以“种养循环农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介绍了碳减排背景下畜牧业减排的重要性,提出种养结合是助力畜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并结合系列研究数据重点解读了畜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五个策略,围绕“双碳”目标、饲料源头减排技术、精准营养技术、养殖废弃物减排技术、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等作了全面介绍。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结合“三农”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指明“三农”工作已进入新阶段,面临着新发展形势,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要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来部署,要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等五大关系,明确了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五个主要任务。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张燕卿主持了3位业内专家的专题报告。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处长王帅介绍了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苏州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黄秋月则基于苏州本地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苏州市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政策内容和县区特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乔玉辉教授结合协会项目研究成果,评估分析了典型种养结合型生态农场的固碳、减排效果以及经济效益。
大会宣读了46家生态农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名单并颁发证书,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院长李季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曹林奎教授主持了该环节,全国13家生态农场负责人介绍了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为各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
24日上午,与会者围绕“生态低碳农业的激励政策”“生态低碳农产品供应链与绿色消费”“农业固碳减排的碳交易制度与市场前景”“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农业生产绿色投入品与技术服务”多个主题进行学术沙龙活动,分享前沿技术研究及最新成果,14位专家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并进行了深入、热烈的学术探讨。
24日下午,参会者赴中国农业大学临湖水稻生态农场、东林村生态农场、东林村生态循环农业展厅、金仓湖秸秆饲料厂等地现场观摩。
本次会议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的指导下,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承办,会议得到了苏州韩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禾睿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苏州市农业农村局、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来自全国的专家代表、生态农场代表、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