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耕绿野沃田,兴生态农业

 

 
 

基本情况

 
 
 

 

山东利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坐落在济南市莱芜区长安村,是以绿色果蔬种植为基础,融采摘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示范、劳动研学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公司占地总面积210亩,生态用地面积30亩,建有农耕机具展示区、劳动研学实践区、休闲采摘体验区,以及生态走廊、四季绿坪和28座果蔬栽种设施大棚。公司先后获得“齐鲁美丽田园”“农业产业化标准基地”“重点龙头企业”“科技教育实训基地”等20多项省市荣誉或称号。
 

 

 
 

主要做法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节水节肥

基地应用微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新型高效水溶肥,以水肥精准调控技术模式,促进节肥节水。28个设施大棚,全面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水资源,提升肥料利用效率。与未曾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之前比较,减少了30%的肥料使用量和50%以上的用水量。

 

 

 

智慧农业云平台应用,节省劳力

园内果蔬种植纳入数字化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实现了全程数字监管,设备远端操作。通过生态感知终端设备,24小时全天候实时采集温度、湿度、EC值、光照强度等作物环境数据、土壤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通过智能预警系统,推送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预警报告。平台融合水肥一体化,实现了精细灌溉、施肥。云平台接入各个设施大棚内的传感器、水肥控制泵阀等设备,远端智能操控,替代了原来人工逐一线下检测、操作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效能,节省人力80%以上。
 

 

 

绿色农业技术综合应用,清洁生产

增施有机肥,不断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3个,园区被列为“济南市菜篮子保供园区”,实现保供给、保生态、保收入多目标协同推进。一是做到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和肥料包装废弃物的“三废回收”,以及秸秆、尾菜、烂果的“三利用”。二是草虫病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态平衡“三位一体”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三是积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保持土壤有机质,达到减肥增效目的。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追耕溯源

“追耕”,即充分利用各直播平台引流,庄园粉丝通过每天的直播关注自己认领的果蔬,追踪从种到收的耕作情况。为吸引顾客,庄园联合区农广校、自媒体运营公司,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建立起果蔬从种到收的直播形式,吸引粉丝关注“利和庄园”的生态产业模式,把自己购买意向提前到“种”的阶段,挂号认领,随时追踪它的耕作和成长。到“收”的阶段,可以线下配送,也可以自行到庄园采摘,实现“追耕”,获得放心果蔬。溯源系统采用文字、图片、视频、二维码等方式,展现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可以查询到蔬菜水果的田间管理、采摘收储、运输等各细化环节的详细信息。“溯源”贯穿农产品的生产、检测、销售,以及农场管理等各环节,达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的目标。

 

 

 

 

湖北梦辰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虾—稻”共生,种养循环

 

 
 

基本情况

 
 
 

 

湖北梦辰泽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位于湖北省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建成了占地4800亩、全孝感市最大的虾稻共作基地,配套建设了占地面积400㎡的冷藏库,引进日处理稻谷100吨的大米加工生产线一条,占地面积100的有机肥加工厂一个,占地面积10亩的餐饮中心一个,民宿12间。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被认定为孝感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项目”“2019年省级星创天地企业”“最美社会扶贫主体典型”。

 

 

 
 

主要做法

 
 
 

 

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梦辰泽公司采用的是“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即按照“小龙虾-水稻种植-加工-有机废物生产有机肥”循环种养方式进行生产,做到农业面源污染为零。全面示范推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绿色生态的稻虾共作模式。利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的优质有机肥,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微生物、杂草、昆虫又为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实现了生态养殖;利用水稻秸秆和牛粪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用于下稻田种植,实现了污染“零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

 

 

 

建设高标准化生产基地

按照“基地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原则,农场统一规划基地布局,完善基地内沟、渠、井、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基地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有虾稻田均按照虾稻共作技术规范进行建设,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修建田间道路2500米,打机井2座,抽水井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40多盏,有效改善了基地的生产条件。开展了土壤、灌溉水、土壤有机质等检测。2023年4月,公司委托谱尼测试有限公司对基地土壤、灌溉水、养殖用水进行检测,样品所检项目均符合《土地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风险控制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GB5084-20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要求。通过对比,土壤有机质每年都有提高。

 

 

 

大力实施虾稻“两减”工程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大力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推广水稻测深施肥技术,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生物导弹、生物农药、轮作等农业、物理及生态防治技术;采用种植香根草、大豆等蜜源植物,诱集害虫,吸引益虫;采用人工除草,每年人工除草2次以上,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农场安排专人对农业投入品的购买、使用,农事操作,农产品和废弃物产出情况进行记录,能够追溯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管理情况,生产记录保存3年以上。投入品采购选择大公司,知名品牌产品,拒绝“三无”产品;自制有机肥料,将养殖、种植过程中粪便、秸秆、尾菜进行沼气发酵或堆肥生产,确保农业废弃物100%利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福建武夷山市岚谷锦秀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床生态养殖良种鹅
 
 
 

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岚谷锦秀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7年11月,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马岭后。农场总面积为200亩,其中180亩来自土地流转。农场内种植牧草50亩,养鹅用地20亩,生态用地100亩,道路、房屋、水渠、绿化及鱼塘等设施用地30亩。合作社主要以闽北白鹅种质资源保护、闽北白鹅种苗孵化、饲养,岚谷熏鹅制作加工等经营模式为主,采用种养结合型方式饲养闽北白鹅,2020年获评“南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鹅场现存闽北白鹅核心种鹅540羽(按公母比例1:5分为30个家系),后备选育鹅350羽,年出栏商品鹅5万羽。公司还拥有熏鹅制作加工场所,占地面积约180亩,年加工岚谷熏鹅系列产品可达200吨。

 

 

 
 

主要做法

 
 
 

 

养殖良种化

2014年底公司建成了现代化闽北白鹅保种和繁育基地,现拥有30个家系、核心保种群540羽(后备选育鹅350羽)、品种优势明显、遗传性状稳定的闽北白鹅保种核心群,同时企业建立健全了鹅群谱系档案,较好地完成了闽北白鹅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

 

人饲养集约化

农场采用全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有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农场制定了严格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疫苗使用规定,农事用品有详细的入库、出库和使用记录,有严格的兽用处方药使用和休药期制度。农场引进高床养鹅技术,集成了玻璃钢格栅网床盖板和网下微生物发酵的高床生态养殖体系,网床架高1.8米实现养殖粪污的有效治理,免清圈,免冲水,5—7d左右翻动一次垫料,平时只需将粪污堆积处翻到较少处即可,省工节力。垫料1—2年才清理一次,解决了每批出栏清粪、工作量大的难题。同时,由于垫料经堆积发酵,已高度熟化,成为良好的有机肥料用于牧草种植。通过组装自动饲喂、自动饮水、自动漏粪等系统,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闽北白鹅的养殖效益。经测算,每平方米可饲养成年商品鹅4-5羽,极大地节省了养殖空间。

 

粪污资源化利用

农场因地制宜采用“固体粪肥外售+液体粪污消纳利用”的技术路线,通过干清粪技术,年可处理各类粪污170吨,生产有机肥50吨。利用氧化塘逐级沉淀,液体粪污经好氧发酵等处理工艺,大部分用于还田消纳,配套的50亩牧草消纳地和100亩生态用地可完全消纳鹅场粪污。同时,种植的牧草、蔬菜等还可作为优质的鹅青饲料,实现“鹅→草→鹅”的循环利用,形成立体生态种养模式。

 

 

整体绿化美化

农场所在地景色秀丽、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目前,农场周边生态及绿化保护良好,配套种植有机牧草、茶树和果蔬等作物50亩,景观绿化、垂钓鱼塘和隔离带30亩,生态用地100亩。绿色生态农场的建立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生态健康的绿色空间,让人们尽享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优美的乡野生态之美。

 

 

 

走进国家级生态农场,铺就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第25期)

关于协会